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商务法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为:
网络营销、淘宝客服、网店运营、阿里巴巴、百度等电商平台等。
主要就业单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蓝创集团、他他木门、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网络平台及其线上数百家电子商务企业从事商城(网店)运营与管理。
主要就业部门:市场部门、财务部门、制作部门等。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序号 |
主要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 |
岗位描述 |
岗位能力与知识、素质要求 |
1 |
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人员 |
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网站、内部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与维护 |
知识:掌握客户的详细资料;掌握网上客户沟通、管理及物流配送的基本知识、掌握网上支付、结算及交易安全的基本常识。 能力:系统的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 素质: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创新变革意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勇于开拓市场意识。 |
2 |
网络营销员 |
各类工商、经贸企业、金融机构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公关与营销策划等 |
知识:熟悉各类工商、经贸企业和金融的商务情况,储备交际和沟通知识。 能力:电子商务信息 处理、运营管理、公关与营销策划。 素质:遵纪守法,熟悉业务,与各类工商、经贸企业、金融机构的电子商务等资源完美合作能力。 |
3 |
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维护管理人员 |
机关、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网站、内部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与维护 |
知识:网站系统维护知识、网站系统管理知识。 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动态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电子支付与结算。 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有吃苦耐劳精神。 |
4 |
网页设计与制作人员 |
机关、企事业单位电子 商务和电子政务网站、内部信息系统的策划、建设 |
知识:熟悉网页的结构和内容。 能力: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素质: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变革意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勇于开拓市场。 |
5 |
网页资讯 编辑人员 |
各类工商、经贸企业、 金融机构的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处理、网站 维护 |
知识:熟悉各类工商、经贸企业、金融机构的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 能力:电子商务的信息处理、网站维护。 素质:过硬的商务职业道德,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
本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以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以电子商务领域的分析、人才市场的分析为前提,以生源分析和办学条件分析为基点,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检验标准,按照“适应与超前”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各行业和各企业有关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的、技能型应用性中初级专门人才。
2.以全面职业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大行业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力度,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或面向工作过程能力为支撑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现代人”和“职业人”。
3.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将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社会和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开发、设计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职业学校应密切与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方面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4.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电子商务专业应广泛关注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向,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与方法等思维训练及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与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5.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